如何選擇儲糧害蟲熏蒸時機?
掌握糧食蟲害發生的規律,提前作好預防準備。倉內儲藏的糧食在冬天經過機械通風之后,糧溫處于全年水平,除了蟲卵和蛹外,害蟲的幼蟲和成蟲很少存活,到了春季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蟲卵和蛹開始生長發育,選擇幼蟲和成蟲剛出現之時進行熏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多數糧食害蟲在每年4月的中下旬,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開始加速生長,如果我們在這些害蟲還沒有進入繁殖期之前,能將其殺滅,不讓其幼蟲和成蟲繁殖出下一代,它們也就不可能進入到當年7月份的暴發期。
霉菌的影響。溫度和濕度升高,霉菌生長會更加旺盛,玉米胚中的脂肪酸值提高不大,而其它部分則顯著提高,這是因為霉菌在胚中生長更旺盛,而胚中產生的脂肪酸能被霉菌分解利用。
破碎粒的影響。糧食在入倉過程中,由于機械化程度高,致使入倉糧食破碎粒大大增加,特別是淺圓倉和立筒倉,破碎粒增加了玉米粒中脂肪與空氣中氧氣的接觸面積,使糧食籽粒更容易發生酸敗而使脂肪酸值升高,糧食品質發生變化。
糧油加工環節節糧減損現狀
糧油加工環節的糧食損失量較多,造成糧食損失的環節也較多。我國糧油加工環節造成的糧食損失占糧食損失量較高的比例。據國家糧食局統計,每年我國在糧食儲藏、運輸和加工環節損失糧食約 350 億公斤,相當于 666.67 萬公頃耕地的產量,其中加工環節損失糧食約 75 億公斤,占 21.4%。目前我國的小麥出粉率約為 75%,稻谷出米率約為 65%,大米拋光次數過多,碎米率過高。糧油加工的環節非常多,包括原料處理、清洗、加工、包裝等多個環節,這些環節都會造成糧食損失。以小麥加工為例,小麥加工損耗體現在 7 個方面:,機器收割小麥中帶殼小麥較多,帶殼小麥在初清和清理過程中被清理出來,成為下腳,造成浪費;第二,過度清理造成部分小麥被清理出來或破碎,成為下腳;第三,清除的癟麥、碎麥利用不夠;第四,過分追求精度,出粉率下降;第五,胚芽和麩皮食用化利用不足,資源利用率低;第六,工藝裝備較落后,配粉粗放(大部分在線配混),配粉系統缺乏或停用,造成小麥利用率低;第七,包裝及應用過程中造成的浪費,主要是袋裝粉造成的損耗。
您好,歡迎蒞臨上谷倉儲設備,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