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允許下,入倉糧食按不同水分段分倉儲存,按不同水分的糧食采用不同通風設備和通風方式,適時降水和均衡糧溫水分。
糧情穩定后,翌年春季氣溫回升前,采用聚泡沫板等材料對門窗、通風口進行密閉,糧面隔熱壓蓋和覆膜,檢測倉房氣密性,分析倉房氣密性與糧食失水的關系,通過試驗,找出糧食保水減損與倉房氣密性相關參數。
儲糧水分變化規律跟蹤
在通風降溫期間,通過連續跟蹤監測倉房的 “三溫”、“兩濕”等糧情數據,每次通風結束后檢測糧堆內固位的糧食水分,分析不同通風階段,糧食水分變化情況。
在排積熱過程中,連續監測進出空氣濕含量差,分析排積熱操作對水分損失的影響。
檢測試驗倉和對照倉的氣密性,檢測倉內溫濕度變化情況,分析不同倉房氣密性與水分損失的關系。
此外,日常工作中我們還要及時記錄和監控糧情,分析和確定出糧食水分減量的主要原因,不斷優化儲糧通風系統配置及策略。
對產品精度要求過高,產品檢測方法過于簡單。我國糧油產品的檢測很多是采用直接比較法,檢測手段簡單,主觀因素太大。以大米為例,決定大米質量等級的主要指標是加工精度,按加工后米胚殘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勾殘留皮層的程度來定,以國家制定加工精度標準樣品對照檢驗。加工精度的檢驗方法有直接比較法和染色法,多數加工企業按大米標準中制作加工精度標準樣品時參照文字描述規定來檢測等級(有的大中型企業按精白度或留胚比例定等級),直接比較法和染色法都沒有標準樣品參照比對,對大米加工精度的把握上就存在差異性,再加上大米出廠檢驗只要求型式檢驗項目,對檢驗員的檢測能力、檢驗室的配置要求不高,所以出廠產品以客戶訂單要求為標準,加工精度多數存在過高的現象。另外,對于影響口感不大的碎米,在GB1354—2009《大米》中對普通大米(非)要求過高,而 GB 1354—1986《大米》中碎米為 15%,較 GB1354—2009《大米》中的一級差 7.5%、二級差 5%,部分可用的主糧在新標準中變成了副產品,造成主糧的浪費。
您好,歡迎蒞臨上谷倉儲設備,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