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因害蟲引起儲糧局部發熱時,應依據糧堆溫濕度的高低制定佳處理方案。當儲糧溫濕度達到安全保管要求,局部發熱糧溫超過32℃以上,其它部位糧溫在20~23℃時,應先降溫后采取局部投藥熏蒸法。否則AIP藥丸分解較快,由于受糧堆內冷熱氣流運動的影響,PH3氣體很快向四周及糧堆表面擴散,尤其在糧堆表面密閉不嚴形成“煙囪效應”時,有毒氣體很快散失。在全倉溫濕度較高時,儲糧局部發熱應先進行機械通風或單管通風,把全倉糧溫降到15~20℃再進行熏蒸殺蟲,盡量降低糧堆內微氣流的影響。否則,即使對發熱點采取了先降溫后熏蒸的辦法,而沒有對全倉進行熏蒸,雖然發熱部位害蟲得到遏制,糧溫下降,而其它部位因糧溫(25~28℃)和濕度(65%~75%)較大,又會孽生新的害蟲,引起儲糧溫度升高。同時,在通風時害蟲捧隨暖濕氣流向通風口轉移,害蟲分布面積增大。因此對這種類型的糧食殺蟲時應加大用藥量,增大重點殺蟲面積,好實行全倉熏蒸,以防其它部位再產生新的蟲害點。
通風死角對儲糧的危害機械通風如果均勻性不好,會影響糧堆溫度的整體均衡性,在糧堆中形成相對的局部高溫區,進而在糧堆內部形成溫差,在高低溫交接部位容易產生結露,局部高溫區也容易引起蟲霉孳生繁殖,影響糧食的安全儲藏。通風死角的形成原因機械通風過程中形成通風死角的原因有多種。如風道的布置不合理、空氣分配器的分布及開孔率不合理、糧堆內局部的高雜質區以及糧面堆成梯形等。有些因素可以在糧食入倉前消除,如調整各風道的風量,糧食入倉前清理除雜等。但對地槽的布置不合理或為了增加倉容量將糧堆堆成梯形等所造成的通風不均勻性引起的通風死角,必須在通風過程中認真檢查并采取合理措施去消除。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儲糧科學技術研究事業發展較快,也取得了不少新成果、新技術,掌握了糧食在不同儲藏條件下的演變規律和理論根據,不同生態環境中蟲霉消長規律及防治方法;糧堆機械通風、低溫及氣調技術已形成多形式的選型、定型的工藝設計與設施;我國已制訂出糧油儲藏技術規范;糧食儲藏的基礎研究也取得了新進展,如不同溫度、水分、氣體成分對不同糧種在儲藏期的變化、陳化機理及品質劣變指標的研究成果,從而提出了儲藏保鮮可能性的限期。然而,同其它科學一樣,糧食儲藏研究也是無止境的,況且,我們在儲糧科學領域里所做的努力還沒有完全滿足實際儲藏工作的需要。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糧食在市場經濟流通領域中將出現新的問題,都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努力去探索,我們的事業是開拓性的,前景是無窮的,我們糧食戰線上的伙伴們,將為二十一世紀糧食儲藏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新貢獻。
您好,歡迎蒞臨上谷倉儲設備,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